印尼的雜交稻米發展

印尼的雜交稻米發展

Published: 2018.10.26

一、前言

印尼2045年的總人口數預計達3.2億人,如何滿足作為主食的稻米需求為其急需設法解決的挑戰之一。另一方面,因為有限的自然資源(特別是土地及水),加上氣候變遷及其他自然衝擊,如乾旱與水災等,生產足夠糧食的能力受到威脅。印尼農業暨空間規劃部(The Ministry of Agrarian and Spatial Planning)於2018年發布目前適合稻米耕作的土地面積為710萬公頃,比2012年報告的810萬公頃,減少100萬公頃,表示每年約有16.67萬公頃土地,從稻米耕作型態轉變為其他用途。

考量有限的土地資源,則應以提升稻米生產力為主要手段來增加稻米產量。基於這樣的想法,種植最新研發的高產量品種(High Yielding Varieties, HYVs)與使用改良的生產技術為優先的政策架構。然而,由於有限的基因雜異性,利用傳統的科技來產生新的高產量品種變得越來越困難,對於這樣的挑戰,應開發新的稻米雜交技術來輔助目前使用傳統育種技術之研究。

從技術層面而言,第一代雜交品系(F1) 或是其它雜交種具有創造雜種優勢現象,代表F1會比他們的上一代更具優勢(印尼稻米研究中心,2018)。同時,生物科技與分子標誌技術的發展,對這些研發工作也有助益。本文之目的為回顧印尼的稻米雜交發展歷程與研究成果,主要關注於研發計畫和政府對於發展雜交稻米的支持。

二、研發計畫與成果

印尼的稻米雜交研究起始於1983年,於2001年與國際稻米研究院(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IRRI)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合作,加強雜交稻米的研究,並於2002年第一次釋出兩個雜交稻米品種。之後則生產出一些雜交種稻米、細胞質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CMS) 品系(lines)、保持系(maintainer)及恢復系(restorer)的組合。截至2013年,印尼農業部共釋出19種水稻雜交品種,而私部門則釋出121種雜交品種。由印尼稻米研究中心(Indonesian Center for Rice Research)的田間試驗結果顯示,雜交稻米的生產力為每公頃生產6.28至8.40公噸,比非雜交品種的平均生產力高出15.2%(表一),印尼雜交稻米的產量表現與其他國家相當。例如,中國的雜交稻米平均每公頃產量為7.40公噸,而菲律賓的平均產量則低很多,每公頃只有5.74公噸。

 

表一、印尼部分雜交稻米品種的平均產量

稻米雜交品種

釋出年分

平均產量(噸/公頃)

Maro

2002

6.24

Rokan

2002

6.44

Hipa 3

2004

7.90

Hipa 5

2007

7.29

Hipa 8

2009

7.50

Hipa 9

2010

8.10

Hipa 12

2011

7.70

Hipa 14

2011

8.40

Hipa 18

2013

7.80

Hipa 19

2013

7.80

資料來源:印尼稻米研究中心,2018

 

印尼雜交稻米品種的採用率仍然很小,在2013-2017年間約0.34-3.39%。若與其他國家比較,這樣的採用比率仍然很低。中國目前是雜交稻米的最先進國家,雜交稻米的種植面積已達到54%,而雜交稻米於2017年占稻米總產量的57.5%。菲律賓雜交稻米的種植面積占16.07%,而雜交稻米產量占稻米總產量的20.66%。

印尼雜交稻米採用率低的原因如下:

  1. 雜交稻米和非雜交稻米的產量差異不顯著,但雜交稻米的種子價格卻相對高出許多;
  2. 雜交品種的穀粒品質低於非雜交品種;
  3. 生產種子的生產力仍低,意味著較高的種子價格。

 

表二、2013-2017年印尼雜交稻米品種與非雜交稻米品種的種植面積                    單位:千公頃

年份

乾濕季

雜交品種

非雜交品種

加總

雜交品種的占比(%)

2013

 

117.8

6,332.2

6,450.0

1.83

193.7

5,519.2

5,712.9

3.39

2014

 

  96.2

8,096.5

8,192.7

1.17

  18.7

5,460.1

5,478.8

0.34

2015

 

  44.4

5,719.5

5,763.9

0.77

  53.7

6,060.1

6,113.8

0.88

2016

 

  17.1

2,426.7

2,443.8

0.70

  21.3

5,738.8

5,760.1

0.37

2017

  16.8

4,126.0

4,142.8

0.41

資料來源:印尼稻米研究中心,2018

 

一些印尼稻米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如果種植在有利環境下(有水灌溉的稻田),且集約使用生產因素和採用適當的耕作方式,則雜交水稻會有較好的表現。換言之,如果將其種植在相對發展良好的水稻生產區域,雜交稻米栽培也會達到不錯的結果。根據這個標準,爪哇島和峇里島有33個區/直轄市,具有作為生產雜交稻米地區的潛力。更具體而言,西爪哇島具有雜交稻米潛力的種植面積為752,303公頃、中爪哇島為342,241公頃,而東爪哇島則有517,416公頃。

未來支持稻米雜交研發的優先重點應聚焦於:

  1. 雜交稻米在各種生產環境中的適應性;
  2. 提升種子生產的表現;
  3. 相較於三品系系統,應建立具有較高產量的兩品系系統;
  4. 改善榖粒品質。

為達成這些目標,應重視大學、國際研究機構與私部門的研發工作。

三、政策支持

為促進雜交稻米的發展,印尼農業部已制定一些政策,將在以下討論,同時包括討論一些須加以處理的領域。

  1. 提供雜交稻米種子給在稻米試點生產區的小型農戶:

為加速主要稻米生產省的稻米生產,農業部提供給小型農戶具有認證的種子。在2017年,有791,925公頃的稻田獲得政府的協助,取得具有認證的種子,其中7.58%的面積種植雜交稻米。為促進雜交稻米的採用,未來得到政府協助,取得雜交稻米種子的比例,應增加至所有稻米種植面積的10%至15%。

  1. 提供私部門雜交稻米種子的進口許可,條件是兩年之後種子必須在印尼生產:

為了加速農民採用雜交稻米,進口稻米種子是一個政策策略捷徑。然而,在廣泛的種植進口的雜交種子之前,需通過一連串的田間試驗,以評估其產量表現與環境風險。有一些公司提及,上述的要求對於適時的在田間使用雜交稻米,產生不確定性,因此有必要有簡化和縮短田間試驗的過程。為了促進地方經濟活動,在核准種子進口兩年之後,進口的種子應在國內生產。但在實務上,私部門並未嚴格遵守2年的期限,政府也沒有嚴格的執法。

  1. 改善研究人員取得專利、版權和品種保護的程序:

有些研究成果是經由免費公開推廣,但另一些則需進入私部門,做進一步研究和量產。基於此目的,技術移轉管理中心(Center for Technology Transfer Management)應使研究人員能夠更容易取得專利、版權、品種保護及其他需要的安排。

  1. 透過推廣、企業育成以及授權前之準備,可以讓潛在的品種授權者進行田間試驗:

研發的雜交稻米取得專利權後,需要一些時間來吸引私部門的興趣,去採用雜交稻米種子及將雜交稻米種子商業化。因此,需要一些橋接的過程(bridging process)來推動私部門採用及商品化雜交稻米種子。

  1. 強化雜交稻米的研發能力:

目前只有3-5人從事稻米育種,包括雜交稻米。考量未來在此領域面臨的種種複雜挑戰,應增加能產生顯著結果的雜交稻米科技研究人員的人數。另一方面,鑒於現有研究人員的數量有限,另一個應該採取的步驟是透過強化研究發展之合作,強化研究發展活動,特別是強化與國際稻米研究院(IRRI)之合作。

四、結論

面對印尼對稻米需求漸增的挑戰,開發雜交稻米是其中一種政策選擇。然而,印尼雜交稻米的發展十分緩慢,表示相較於非雜交品種,雜交品種仍有一些較不為市場接受的特性。因此,有必要在有利的政策環境支持下,對研究發展的優先計畫做投資。雜交稻米研發的重點為提升生產力,改善穀類品質,以及增加生產種子的效率,以降低雜交稻米種子的價格。為加速採用雜交稻米,應將雜交稻米納入稻米發展政策之相關計畫。接受農業部雜交稻米種子協助之小農的農地面積比例應加以擴大。在起始階段,可以接受對種子價格之補貼,但當採用率增加時,應逐漸將此補貼歸零。

五、參考資料

Indonesian Center for Rice Research . 2018.  “Development of Hybrid Rice in Indonesia and Other Countries”. Power point presentation at the occasional seminar, Forum of Research Profesor,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Bogor, 22 May 2018.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