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培育新進青年農民之政策

韓國培育新進青年農民之政策

Published: 2018.10.25
Research Director
Korean Rural Economic Institute

摘要

韓國40歲以下之農場經營者占全體農場經營者的比例小於2%,而65歲以上農場經營者之比率高達40%。鼓勵青年從農是韓國政府重要政策之一,為鼓勵青年從事農業工作,政府應促進農業企業精神與管理。本文檢視韓國青年人從事農業活動之現況,以及其所遭遇到的困難。本文也檢視韓國從事農業與農企業青年之特徵,並將他們區分為繼承家業者,以及由都市搬遷至農村地區並從事農業者。本文也分析目前高中和大學的教育現況,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促進青年從農的政策。

 

關鍵字:青年農戶、開始從事農業、由城市遷往鄉村者、農業相關企業、農企業承繼者、創業輔助計畫

 

前言

韓國在2000年之總農戶數為138萬戶,其中20至39歲農場經營者之青年農戶共91,516戶,占總農戶數6.6%,而60歲以上農場經營者則占總農戶數的50.3%。2015年,韓國總農戶數降為109萬戶,其中20至39歲者更降為14,366戶,比率約為1.3%,而60歲以上者占總農戶的比率則提高至68.3%。若以2000-2015年的趨勢持續發展,40歲以下農戶之比率至2020年及2025年,將會分別降至0.67%及0.38%,表示韓國農業的永續經營將可能受到嚴重威脅。

韓國政府認為韓國農業永續性的最大關鍵是確保青年農民,因此很早就推行青農培育政策。在這些政策的輔助下,韓國已有許多青農的成功案例。本文探討韓國青農在韓國農業和鄉村社區的定位和特性,以及韓國政府支持青農的政策和他們的成功案例。

 

韓國青農的特徵

過去20年,韓國的農戶數降低27.5%,從約150萬戶跌至109萬戶。在同一時期,農戶人口數減少約47.0%,從約485萬跌至257萬人,下跌速度高於農戶數跌幅。農戶人口中20至39歲者之比率由21.4%降為11.0%,而65歲以上者比率由16.2%增加為38.4%(表1)。而嚴重的問題是60歲以上之農戶中,有90%以上農戶沒有農業繼承者(farming successor)(表2)。

                                                                                                                                                    

 

                                                                                                                                                                                                                   

                                                                                                                                                     

 

 

即使與其他已開發國家的水準相比,韓國農場經營者老化程度是一個嚴重的問題。2015年,韓國65歲以上農場經營者和35歲以下農場經營者的比例為140.1,此數值遠高於美國(2012年比例為5.8)、歐盟(2013年比例為5.2),和歐洲主要已開發國家(法國比例為1.4、德國比例為1.0)。日本同樣是人口老化嚴重的國家之一,其比例在2010年為95.2,高於韓國的60.3,但日本於2015年已下降至89.3,低於韓國的數值(Ma et al., 2017)。

以鄉村地區的觀點來看,缺少青農是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韓國鄉村缺乏40歲以下青農的農村(行政里,ri)數目逐漸增加。在2005年與2015年之間,在鎮內(eup,鎮)每農村的青農人數從1.19降為0.4,每鄉(myeon,鄉)的青農人數則從0.88降為0.24。換句話說,在鄉(myeon)的層級,四個農村才只有一位青農。

年輕人進入農業的途徑大致可分成以下三類:第一類為農業高中或大學畢業後進入農業者,他們大部分是父母的農業後繼者。第二類是沒有由農業高中或大學畢業,但曾在其他行業工作或在鄉村地區失業後,才開始從事農業。第三類則是從都市搬遷到鄉村地區後,投入農業的年輕人,這類年輕人的數量遠高於第一和第二類。

下圖為韓國青農進入農業途徑之分析結果。分析顯示,約有77%的青農來自鄉村地區,23%來自都市地區。從都市搬遷至鄉村的青農占60% (23%來自都市地區、37%來自鄉村地區)。約有20%的青農為來自鄉村地區、持續住在鄉村的農業後繼者(繼承父母農地者);21%的青農為來自鄉村地區,但沒有繼承父母農地;而約16%的青農來自鄉村地區,從都市搬遷回鄉村的農業後繼者。此外,4%的青農來自都市地區,但因繼承父母或祖父母的農場而進入農業者。

 

                                                                                                                                                                                                                                    資料來源:Ma et al., 2017

圖1. 青農進入農業的途徑

 

在青年農民中,青農種植稻米的比率比一般農民種植稻米的比率低,從事畜牧和種植水果的比率較高。主要產品為畜牧產品的農戶占總農戶的比率為4.9%,而在青農中,主要產品為畜牧產品的青農比率為11.7%。此外,主要產品為水果的農戶占總農戶的比率為15.8%,而在青農中,主要產品為水果的青農比率為18.0%。從另一方面看,種植稻米的農戶占所有農戶的比率為41.7%,而在青農中,種植稻米的青農比率為33.4%。

相對於一般農戶,青農對於農業相關企業的參與程度較高。根據韓國的農業普查(Statistics Korea 2015),22.4%的青年農戶參與農業相關企業經營,比率高於一般農民(16.0%)(表3)。以農業相關企業的種類來區分,直接交易占最大宗(18.7%),其次為農機工作、鄉村旅遊、農民市集、加工和餐廳經營管理。

 

       

                                                                                                       

資料來源:Ma et al. 2017.

培育年輕新進農民的政策

一、培育農業學校

截至2015年,韓國設有63間農業高中,共有20,456位學生。每年約7,500位畢業生。其中僅有100位畢業生(2015年有104位)進入農業部門,僅占所有畢業生之1.4%。

4年制的公立和私立大學以及國立韓國農業暨水產大學(Korea N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isheries, KNCAF)等機構也會進行農業勞動力的培育。截至2015年,設有農業相關學系的大學有30間,每年約有6,000位學生(2015年有6,195位)從這些大學畢業,其中約500位(2015年有467位,占所有畢業生的7.5%)進入農業部門。造成以上低績效的原因包括農業高中和大學畢業生的低農業參與意願,以及農場實際經營與農業學校之教育內容、方法、職場指導、教師組成等之顯著落差。

為解決這些問題,韓國政府在1995年成立韓國國立農業學院(Korea National Agricultural College),其目的為培育出具有以農場實務為核心的知識、技術、管理能力和國際觀,可領導農業與鄉村發展的青農。韓國國立農業學院的畢業學生中,有85.3%從事農業,已達成培育精英農民的目標。

二、培育農企業承繼者之計畫(Project for fostering agricultural business successors)

1980年代農村人口快速外移造成農業後繼者嚴重缺乏的問題,此問題促成農企業承繼者培育計畫的形成。此計畫旨在提供優惠性貸款予18至44歲的農業承繼者。韓國政府在2005年實施以下輔助措施:新進農民導師輔導制度(政府每月支付450美元予一位進行指導的輔導員)以及農業實習專案(準備成為農業承繼者的年輕人每月可獲得540美元)。傑出農業承繼者的額外支持計畫於2006年開始實施,此計畫從農業承繼者中挑選出傑出者,並提供額外補助。截至目前為止,透過培育農企業承繼者計畫,已補助超過14萬人,其中80% (11.7萬人)定居於鄉村社區,並從事農業工作。此計畫已增加個別農戶農耕規模與農業收入、拓展他們的社會關係、改善農民老化的年齡結構。

三、青年農企業創業補助計畫

此計畫提供訓練津貼和創業穩定基金給40歲以下、具高成長潛能的新進農民,補助期間最長可達兩年。受益人在開始進行農耕前完成農場創業實習或訓練課程即可獲得每月730美元的訓練津貼,補助期間最長可達一年。為協助青農克服新進農業期間的經濟困難,政府每月提供730美元的創業穩定基金,補助期間最長可達兩年。此計畫有助於青年在鄉村地區定居,惟此計畫所提供補助資金的用途僅限於消費性農業資材與設備的採購及農業相關教育等,並未反映青農對於資金之多元需求。

四、提供給農業經營主體之專業勞動力支持計畫

此計畫於2007年開始實施,提供雇用具專業技術及管理能力人員之農場(個體或公司)部分勞動成本補助。特別是透過支持農業經營主體(agricultural holdings)雇用農業高中與大學畢業生,此計畫協助年輕人從事農業經營。聘僱補助的金額依據其不同領域和工作年資而有不同,每人每月最多補助1600美元。農場雇用每位新員工,可獲得最長達36個月的補助。此計畫在過去10年提供補助給227人,其中包含34位執行長、170位專業人士,和21位農業高中和大學畢業生。

五、返鄉從農補助計畫

韓國1997年外匯危機之後,返鄉從農者快速增加,韓國推動返鄉從農補助計畫,提供農業資訊、農業技術教育和定居補助給返鄉從農者。2015年促進及輔助回歸農漁村和鄉村社區法案(Act on the Promotion of and Support for Return to Agricultural and Fishing Villages and Rural Communities)通過後,韓國開始實施年輕返鄉從農者的技術教育和創業培育計畫(Incubating project)。具傑出技術和管理能力的農場或農業公司被指認為「具有抱負青農的訓練農場」,具有抱負的青農將可在此獲得農業技術、運銷和加工技術等相關教育。因為青年在就業上遭遇困難,韓國青年返鄉從農者的數量也隨著增加,返鄉從農補助計畫已成為政府重要的政策之一。

 

成功案例

一、案例1Kang先生 (從非農校畢業的新進農民)

(一)進入農業:Kang先生在大學主修電子科學,但在25歲開始從事農業工作。一開始他的父母強烈反對他投入農業。然而,Kang先生認為從農是他本身家族企業(年糕店)之外最好的經濟活動,尤其是豆類種植僅需5-6個月的勞動力,也可讓他的家人製作大豆塊和大豆醬,因此他決定從事農業工作。

(二)技術教育:Kang先生在27歲時參加農林畜產食品部(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ood and Rural Affairs)所主辦、為期6個月的發酵食品課程,也在日本受訓。他也參加省級農業技術學院(Agricultural Research & Extension Services)、推廣教育機構(Institute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韓國林業振興院(Korea Forestry Promotion Institute)等單位所提供的教育課程。此外,他也取得許多與草藥和食品相關的證照。

(三)農地和人際網絡:Kang先生沒有自有農地,只有家裡的菜園。同村居民同情他在菜園進行農耕,因此將農地租給他,Kang先生因此在群山(Gunsan) 20幾處進行農耕,他在兩年前用他的積蓄購買了一塊1600坪的土地。

(四)市場:Kang先生加入一個合作社,透過該社販售他在戶外種植的石蓮花。Kang先生在他進入農業的第五年成立了一個共同農場,與七位研究藥用植物的同好一同經營農業,以降低管理成本,也較容易將商品販售給熟人。

(五)克服困難:Kang先生的誠心被傳開後,同村居民將農地租給他,這也成為他定居的基礎。Kang先生透過教育課程克服技術上的困境,必要時也接受海外訓練。他透過與同事建立的共同農場克服市場開發的困境。

(六)其他:為了賺取非農業收入和持續進行農耕,Kang先生持續進行農業以外的經濟活動。他用藥草製造和販售肥皂、化妝品以及藥錠和藥粉。此外,他也成立一個體驗和教育中心,並免費贈送產品給訪客,藉此建立人際網絡。Kang先生在此認識的人多次邀請他授課和進行訪談,他的非農業收入也因此增加。

二、案例2Kang小姐 (由農業學校畢業的農業承繼者)

(一)進入農業:Kang小姐的父母從都市搬遷到鄉村地區,並在外匯危機時期投入農業。因為她的父母進入農業領域前沒有謹慎規劃,在從事農業之後背負了5億韓元的債務。在此情況下,Kang小姐進入政府資助成立的國立韓國農業暨水產大學(Korea N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isheries, KNCAF)。畢業後,原先準備進入農業公職,但父母建議她投入甘藷種植,加上自己希望可以學以致用,因此於2013年成為自己農場的執行長後,認真地經營農業。

(二)技術教育:Kang小姐畢業於國立韓國農業暨水產大學(KNCAF),並學習到她父母在過去15年歷經各種嘗試累積的經驗。此外,Kang小姐也完成了一門研究所的創業管理學分班課程。

(三)市場開發:Kang小姐種植她在大學讀書時,透過甘薯研究所(Sweet Potato Research Institute)認識到的新品種(蜜糖甘藷)。她以自己的名字為此甘薯品牌命名,也以她自己的人像縮小畫像做成包裝盒,此外,她建立網站和部落格。她在從事農業的第一年,無法開發市場,因此必須以低廉的價格將商品販售給中間商。之後,她直接以較高的價格將她的甘藷運到拍賣市場。在電視上曝光後,媒體的關注和訂單的增加讓她得以建立穩定的市場。她目前也將她的產品外銷到五個東南亞國家。

(四)克服困難:Kang小姐最大的困難在於農業技術中心(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enter)和當地公家單位對於年輕新進農民的忽視和市場開發。Kang小姐經常利用網際網路的社群網絡服務(SNS)與顧客溝通,產生推廣的效果。持續的利用她說故事的獨特的農業行銷手法也很有幫助。她在媒體打響她的知名度後,她更容易與農業技術中心和當地公家單位溝通。

(五)其他:Kang小姐從當地青農組織獲得許多協助,她透過這個組織學習如何與顧客建立關係和運銷商品的方法。

 

案例3Oh (從農業學校畢業的新進農民)

(一)進入農業:Oh從農業高中畢業後,在一間農業大學主修園藝,但他對從事農業沒有太大興趣。他的教授建議他在農場接受訓練來賺取收入,Oh因此參與一個給農業大學生的農場創業教育課程。Oh在漆谷(Chilgok)種植球根花卉的陽光農場(Sunshine Farm)工作,賺取與交通費用相當數額的薪資,在此也遇到一位指導先進,促使他開始夢想成為一個花農。即使完成了一年的教育課程,Oh仍自願在農場接受訓練,並帶著他七年的學校教育進入農業。

(二)技術教育和農場:從大學一畢業,Oh在鄉村地區租了一個房間,並在前述指導先進的500坪塑膠薄膜溫室內種植菊花。Oh系統性的從生產花卉種苗到球根處理、維持土壤肥沃度、管理花卉等方面學習花卉種植。過了半年,他的指導先進在同村中找到兩個閒置的塑膠薄膜溫室(400坪),並將這些溫室租給Oh。Oh在秋天種植小菊花,在冬天種植鬱金香。雖然他的淨收益為營收的50%,他認為他在900坪的土地上進行農耕超過三個收穫季,即可賺取足夠維生的收入。

(三)克服困難:Oh不知道如何開始從事農業,但是遇到一個好的指導老師,讓他打下從事農業的基礎。Oh在所有的過程(包含理論和農場實地訓練、農地租賃、市場開發和利潤管理)上都得到這位先進的諮詢與指導,Oh因此可以穩定的獨立運作。

(四)其他:Oh在四年後開始有自己的農場。在農地租賃、市場開發等方面,他仍獲得指導先進的許多協助,Oh的夢想是對培育年輕花農作出貢獻。

 

案例4:高興郡(給租賃農場年輕人的農場創業補助)

(一)在此農場創業模型下,沒有耕種基地的新進農民,在草創時期的某一段時間,會獲得一個空間,由他們負責進行農業管理訓練,之後才會獨立運作。2016年以來,高興郡修復了郡內閒置的塑膠薄膜溫室,並租給年輕新進農民使用,租賃期間為兩年。郡政府在區域內找到一個閒置的塑膠薄膜溫室,並與溫室主人簽訂五年租賃契約,再利用郡內經費,以低於2,500萬韓元的費用修復溫室,協助有抱負的青農與溫室主人簽訂兩年的租賃契約。第一年的租金免費,而從第二年開始,所有的費用(如租金、設施維修費)由青農支付。

(二)高興郡的青年農場創業計畫有效的利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現有計畫,協助年輕人創立農場。高興郡內的相關單位具有一個緊密的合作系統,在該計畫期間內連結在傑出農場訓練的補助計畫,並在計畫完成後連結當地政府資金(鄉村發展基金和所得支持基金),以及中央政府的計畫(返鄉從農農場創業基金、培育農企業承繼者之計畫或農地銀行)(Ma et al., 2017)。在2017年下半年起,青年農場創業計畫已在整個全羅南道(South Jeolla)實行。此外,全國農協中央會(National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Federation)也在2016年開始實施將農場租賃給畜牧產業新進農民的畜牧銀行計畫(Livestock Pen Bank Project)。

 

結論

韓國政府已實施許多政策鼓勵年輕人從事農業經營,然而,這些政策並非都產生大的效果。小規模的政策計畫相對於龐大的現地實際需求,導致計畫的實際效益偏低。以資金支持而言,政府對降低貸款利率、延長寬限期和還款期間、增加信用額度、擴大貸款信用保證等需求之回應都不足。同樣的,年輕人在從事農業經營的初期,對於生活資金支持的高度需求也未被適度的滿足。尤其是,沒有農業經營基地的新進農民,不同於繼承父母農場的農業承繼者,這些農民並未獲得系統性的支持,包括協助他們找到農地、住所或是提供定居的資金支持。

即使有這些問題,年輕新進農民也有成功的案例。成功的青農積極透過學校或農業推廣教育接受技術教育,完成多元的訓練課程。同時,這些農民也努力開發具有差異化的品種、生產加工產品和開發市場。不同於承繼父母農場的農民,未承繼父母農場的新進農民在進入農業初期很難建立農場,但可透過輔導人員的人脈,租賃農地來設立農場。

在這個過程中,當地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當地政府可將中央政府的政策應用於在地情況,並加入自己的政策來解決青農的問題。

即便在成功案例中,我們也可看到承繼父母農場的農民與父母產生衝突,或是新進農民不容易與農場創業輔助組織(如農業技術中心或是農業合作社)建立關係。然而,青農仍參與或計畫參與各種對區域農業發展有貢獻的活動,也為自己在農業的成功做出努力。韓國的年輕人正面臨1960年代經濟成長以來最嚴重的失業危機。這些鄉村地區青農的成功案例,將能鼓勵那些在都市地區難以找到工作的年輕人,搬遷到鄉村地區。為使青年農民能夠成功,中央和地方政府與當地農民和有志成為青農者應建立一個緊密的合作系統。

 

REFERENCES

Ma et al. 2017. How to Advance a Young Beginning Farmers Fostering System. Korea Rural Economic Institute Research Report. 807.

 

 

*此翻譯之原文為Park, Si-Hyun, 2018, Youth and Agri-entrepreneurship in Korea, AP platform website. http://ap.fftc.agnet.org/ap_db.php?id=926。本文章來自亞太地區農業政策資訊平台網站,本網站提供亞太地區各國農業政策文章與相關資訊,歡迎造訪http://ap.fftc.agnet.org/index.php取得更多亞太地區農業政策文章。

1 Ma et al. 2017. How to Advance a Young Beginning Farmers Fostering System. Korea Rural Economic Institute Research Report. 807.

 

Comment